股票配资有什么好处 统治中国长达47年之久的慈禧太后遗诰原文

发布日期:2025-02-03 20:41    点击次数:80

股票配资有什么好处 统治中国长达47年之久的慈禧太后遗诰原文

股票配资有什么好处

奉大行太皇太后遗诰曰:予以薄德,只承文宗显皇帝册命,备位宫闱,迨穆宗毅皇帝冲年嗣统,适当寇乱未平,讨伐方殷之际,时则发捻交讧,回苗俶扰,海疆多故,民生雕敝,满目疮痍,予与孝贞显皇后同心抚训,夙夜忧劳,秉承文宗显皇帝遗谟,策励内外臣工,暨各路统兵大臣,指授机宜,勤求治理,任贤纳谏,救灾恤民,遂得仰承天庥,削平大难,转危为安。

及穆宗毅皇帝即世,今大行皇帝入嗣大统,时事愈艰,民生愈困,内忧外患,纷至沓来,不得不再行训政,前年宣布豫备立宪诏书,本年颁示豫备立宪年限,万几待理,心力俱殚,幸予体气素强,尚可支拄,不期本年夏秋以来,时有不适,政务殷繁,无从静摄,服食失宜,迁延日久,精力渐惫,犹未敢一日暇逸。

本月二十一日,复遭大行皇帝之丧,悲从中来,不能自克,以致病势增剧,遂至弥留,回念五十年来,忧患晶宜经,兢业之心,无时或释,今举行新政,渐有端倪,嗣皇帝方在冲龄,正资启迪,摄政王及内外诸臣,尚其协心翊赞,固我邦基。嗣皇帝以国事为重,尤宜勉节哀思,孜孜典学,他日光大前谟,有厚望焉,丧服二十七日而除,布告天下,咸使闻知。

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十月二十一日,光绪帝病逝,根据现代考古证明为毒死,次日升级为太皇太后仅仅一日的慈禧太后也是病逝,享年74岁。

慈禧太后在临死前为自己精心设计了一个她怎么都不会输,但是清廷一定会输的局面。

首先既有动机又有实力提前“送走”光绪帝的只有慈禧太后,这样一来,慈禧太后不用担心自己死后被光绪帝清算,不会落得清初摄政王多尔衮那般下场。

同时她将权力三分,下令3岁的溥仪继位,身为光绪帝亲弟弟的溥仪生父载沣为摄政王,这样一来,面对这样的恩情,即使载沣有心替哥哥光绪帝“报仇”,也是无法下手,同时光绪帝的发妻隆裕皇后还是慈禧太后的侄女,隆裕在溥仪继位以后,身为太后,也掌握一部分大权,退一万步说,即使载沣不管不顾的要清算慈禧太后,也过不了隆裕太后这一关,所以慈禧太后是为自己身后之事谋得了一个高枕无忧。

对于自己的身后事,慈禧太后也是提前安排的面面俱到,力求最顶级待遇,她的丧礼待遇按照皇帝规格举行。像谥号待遇,清朝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除去“皇帝”二字,有25个字之多,之后皇帝则是23个字,皇后的谥号一般除去“皇后”二字,则是17字,慈禧太后的谥号为“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”,简称“孝钦显皇后”,也是23个字,享受了皇帝待遇。

还好的是,慈禧太后还要一些脸面,没有单独给自己起一个主谥号,而是按照惯例,系丈夫咸丰帝的主谥号“显”字。不然的话,另起一个主谥号,只会更加徒增笑柄。

慈禧太后身为晚清实际的统治者,自1861年咸丰帝病死以后,联合慈安太后开启两宫垂帘听政的时代,虽然慈安太后有底线,并非懦弱无能之人,不会坐视慈禧太后一家独大,通过杀慈禧太后心腹安德海,还有维持恭亲王在朝廷掌握实权的局面,来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。

但慈安太后并非强势之人,权力欲望并不重,不爱处理具体政务,所以只能对慈禧太后起到牵制作用,而不是两强对峙,可以说慈禧太后那时候就开始掌握着大部分实权。

等到1881年慈安太后突然死去,慈禧太后彻底一家独大,恭亲王也在3年以后被慈禧太后剥夺实权,从此慈禧太后一直独揽大权直到1908年病逝,一共掌握大权47年之久,以慈安太后死后为独揽大权的节点来看,也有27年之久。

不说慈禧太后的成就,就说身为实际统治者,历经同治和光绪二朝,指定了光绪帝继位,又指定了溥仪继位,就以这个来看,慈禧太后超规格享受皇帝待遇也说得过去,不过她算计再深,也只是以自己私欲为首为先。

清廷的统治也是进入倒计时,因为风雨飘摇的清末,需要的是一位年富力强的有能力者继位,才有一定可能稳住局势,结果慈禧太后选择了一位幼帝,设置的格局是名义上的最高权力在幼帝身上,实际上的最高权力则是被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把持,事权无法统一不说,载沣和隆裕也并非能力很强之人,根本不足以应付当时危局,所以3年以后清朝灭亡。

可以说慈禧太后的私心太重,赢了自己,却输了整个王朝。

最后我们来分析一番慈禧太后的遗诰,首先这份遗诰肯定是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思所写而成,因为慈禧太后当时大权在握,也不是突然死亡,她连”送走”光绪帝和指定溥仪继位都考虑到了,所以事关遗诰这种重要的文件,肯定也是早有安排。

遗诰开头跟慈安太后的遗诰一般,先说道自己与咸丰帝的关系,毕竟没有咸丰帝娶她们为妻,她们也没机会垂帘听政。

之后慈禧太后开始夸赞自己的功劳,说道同治帝是幼年继位,当时太平天国尚未平定,还有捻军等势力作乱,在这种情况下,慈禧太后说自己与慈安太后一同应对危局,并且执行先帝咸丰帝留下的英明谋略,最终是“削平大乱”,使得清朝转危为安。

这段话慈禧太后其实重点是夸赞自己,但是慈安太后毕竟与她一同垂帘听政20年,实在是无法不提,真一句不提,那就太明显了,所以她要客气一句。至于丈夫咸丰帝更不用说了,那是构建她权力合法性的来源,所以也要提而且还要夸。

而且客观来说,虽然咸丰帝能力一般,但有识人之明有容人之量,并且只要有能解决问题的方法,哪怕解决这个问题之后还会出现大问题,他也依旧会选择这个方法,所以开放地方团练,使得曾国藩可以崛起,并且曾国藩即使抗命,也没有被杀,最后也是曾国藩的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,可以说咸丰帝虽然到死没有见到太平天国的覆灭,但是已经打好镇压太平天国的基础,因此慈禧太后无论真心与否,在遗诰中捎带提一嘴,夸一下他也正常。

第二段慈禧太后将架空光绪帝的事情,轻飘飘解释为因为内忧外患太多,所以才不得不再出来掌握大权。

然后如同光绪帝的遗诏一般,开始抛出迷雾弹,提到要“颁示豫备立宪年限”,这点原因在之前分析光绪遗诏时已经解释过,这里再大致解释一下,晚清的既得利益集团,面对岌岌可危的局势,拿不出切实有效的方法,所以迫于形势之下,只能假装同意以君主立宪制的方法解决问题,但这意味着要交出大部分权力,这就如同要其命一般,所以就想出一个又高明又愚蠢的招,那就是拖,我不是不改,我同意改,同意君主立宪制,但是你得给我准备时间啊,至于时间要多久,我也不知道,总是要慢慢准备吧,你们要有耐心等,然后拖到不能再拖的时候,再不情不愿的嘴上加快速度,说道还需要几年几年就可以了。

所以慈禧太后按照一贯套路,在遗诰中继续拖,等到她死后3年既得利益集团实在拖不下去以后,虽然在1911年裁撤内阁和军机处等中枢机构,建成新的权力中枢责任内阁,但却开始耍无赖,将其实际上办成皇族内阁或者说亲贵内阁,汉臣只占很少一部分比例,想要将镇压太平天国以后,汉臣崛起并且占据优势的局势,再次改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前的满臣占据优势的局面,也就是说想要以这种方法进行中央集权。

但没有相应的实力和相应的策略支撑,不过是小聪明罢了,地方实力派面对这种赤裸裸剥夺权力的方式自然大为不满,内部因此陷入更大的动荡之中,地方的离心力进一步加重,中央朝廷与地方的脆弱平衡已经被实质性打破,只差一个契机就会爆发,而这个契机马上来临,因此清朝随后灭亡。

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慈禧太后的另一面,有些人认为慈禧太后是一位合格的统治者,能将日薄西山的清廷维持近50年,能镇压太平天国,能支持洋务运动,能进行清末新政,能同意君主立宪制等,也是颇有能力和远见,只不过当时清朝国力羸弱,所以不得不做出割地赔款的行为,实则是有些偷换概念的评价。

慈禧太后的确可以说是一位合格的统治者,也的确并非那种极度迂腐守旧之人,不然也不会支持洋务运动,不会进行清末新政,但是她所做的一切,只不过是出于维护自己的统治需要,或者说形势所迫。

毕竟洋务运动之前付出的代价帝都沦陷,咸丰帝逃亡热河避暑行宫忧惧之下病死。清末新政之前则是慈禧太后霸气向十一国宣战,结果是八国联军侵华,帝都再次沦陷,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是仓惶西逃。在这种巨变之下,如果不做出改变,那根本对朝野是无法交代的。

所以说慈禧太后并非真正的开明者,她或是开明或是迂腐的行为,都是根据当时局势,而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,如果需要开明,那就开明。如果需要迂腐,那就迂腐。

像戊戌变法本来是一次很好的尝试,但因为威胁到慈禧太后的统治,最后是失败,光绪帝也是彻底沦为傀儡皇帝。

总的来说慈禧太后能力是有的,如果放在平世,也说得过去,但是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,为了维护支持自己的既得利益集团利益,只是在腐朽的框架之内修修补补,再做一些有限度的改变,即使所谓的君主立宪制,最后也给搞成加强中央集权,剥夺地方实权的反向改变,她根本不敢做出真正的改变,实际掌握大权47年间,使得清朝在积弱的泥潭之中越陷越深,付出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代价,最后虽然是生前享尽无数,死后极尽哀荣,但却是骂名不尽,只赢了一世,却输了延绵不断的后世。

接下来遗诰开始自夸,说自己是日夜操劳,勤勤恳恳处理政务,甚至辛苦之下都是身体不适,但依旧坚持,夸自己是“犹末敢一日暇逸”,是到死都要抓权,根本不让光绪帝染指一分一毫的权力,把正牌皇帝视为空气,把自己当成皇帝看待,都不觉得不好意思,反而洋洋自得。

最后一段慈禧太后又开始装委屈,说道因为光绪帝之死,所以悲伤之下导致病情加重,因此到了生命最后时刻。准确来说应该是光绪帝一死,慈禧太后终于松了一口气,不用害怕身后待遇被光绪帝削减,甚至被清算了,紧绷着的神经一松,自然就坚持不住了。

然后又是自夸,回顾自己近50年的统治生涯,是尽力应付各种内忧外患,兢兢业业,一刻都不敢放松,现在举行新政,也是有了起色,总之就是营造出自己一个寡妇是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,辛辛苦苦治理残破的国家近50年,全都是功劳,功劳不多就硬夸,硬夸的地方太少了,就拿自己不归政,一刻不松懈的独揽大权的“勤政”行为来赞美,至于架空同治帝和光绪帝的事情丝毫不提,那些丧权辱国的历史也是不提,如此处心积虑的避重就轻,极力夸赞自己也是不容易。

之后的内容就是一般遗诰的常见套路,客气的说几句,新皇帝还年幼,大家尽心辅佐。新皇帝要以国事为重,不要伤心(3岁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,其实也没什么伤心的),要好好学习,将来要有一番作为,将国家治理的兴旺发达。铺垫完以后再是说道穿丧服二十七天就可以了,然后以昭告天下结束。



栏目分类



Powered by 联华证券门户_正规炒股配资平台_在线配资炒股操作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