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1-13 01:24 点击次数:80
庞杂、迷人、小众而实验性,是postpost书店给人的第一印象。如果一家独立书店承载的是主理人的阅历、审美、价值观乃至灵魂的趣味性,那postpost书店就像其主理人萧勇一样,有着不被定义的混杂感。
1951年,考古人员在万历皇帝妃嫔墓中,发现一个小金瓶中装有神秘液体。化验结果一出,众人连忙捂住口鼻。可随着研究的深入,专家竟对此物连连称赞,称其为金汁。
宋美龄拜访地下寝宫,周总理幽默称我对死人不感兴趣,陈毅特批为定陵补助6万元。1965年,周总理同陈毅,吴晗以及巴基斯坦总统来到明定陵,在售票口买票时,周总理问“要多少钱一张?”
服务人员说三毛,周总理听后皱了一下眉头,转身问吴晗“是不是贵了一点。”
吴涵却笑道说“这里复制一点凤冠就要几千块钱了(孝靖皇后的十二龙九凤冠,)3毛钱一张,要几年才能收回来呢?”
因为当时吴晗,郭沫若等文化名人一直想要挖掘长陵,实现当年的夙愿,所以此时,趁着此机会,他便就着刚才的话题问周总理“我们是否在挖掘长陵呢?”
周总理听后问到需要多少钱?吴晗有些激动的说“大概要40万,”旁边人戳戳他说“40万可不够,”周总理听后长久不语。
吴晗就有些着急的询问,周总理沉思片刻,便幽默的说道“我对死人不感兴趣”,正是因为这句话,在特殊时期,国家财政才更多的用到国防和科技建设领域,用到社会民生领域。
也是因为周总理的这句话,明成祖朱棣才能在他的陵寝里安睡至今。周总理的这一项抉择,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幸运。
明定陵自1590年建成,迄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,数百年历史,数百年沧桑岁月,这座辉煌瑰丽的皇帝陵寝,便如同里面存放的青铜器一样蒙上了一层难以辨认的绿锈。
陵墓主人的传奇一生,年少聪颖,有鸿鹄之志,却在进入黄金时期便为自己修建陵墓的谜题,对一个女人爱意长达40年始终不渝,甚至为之引起国本之争,险些断送大明江山的过往。近20年不理朝政,让大明帝国江河日下,逐步走入坟墓的故事。
这一切谜题都将在这一陵墓中得到揭晓,“览长城催人建功立业,观大海使人心胸开阔。”,这一座气势宏伟,幽深博大的地下寝宫,一经发掘便引人惊叹。
明朝的第13个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都躺在里面,尸身已经全部腐烂了,但是骨架是完好的,头发依然有光泽,而且尸骨周围摆了无数的金银玉器,经历了数百年,仍然闪闪发光。
起初,在1951年时,考古人员在明定陵的嫔妃墓中发现了一个小金瓶,小金瓶打开后臭气熏天,应是污浊之物,考古人员不知为何这种物件,会特意的埋入陵寝。
后来通过一步步探索挖掘,真相也逐步得以揭晓,这一个小金瓶里面的金汁确实是粪便做成的,而且制作工程非常的繁琐,需要收集一二岁男童在冬至前后的粪便,然后加以泉水搅拌过滤之后,再用甘草水封存,极难制成,一旦变浑浊,便意味着失败了。
这一度被称为解毒之物,被宣称有美容养颜之效,所以当时的嫔妃们也是一度趋之若鹜,竞相争夺,最后此金瓶伴随着妃嫔一起埋入陵寝,也是无可厚非的了。
在1958年,莫斯科世界和平大会闭幕幕,宋庆龄,郭沫若同机回国,在闲谈中,郭沫若说“明定陵地下宫殿打开了,你去看看吗?”宋庆龄倒是诧异的问道“地下还有宫殿,”说着便要去一探究竟。
此次地下宫殿之行,她的大衣一角,还沾染了石墙上的一点儿水渍,随行的摄影师慌忙拿出手帕想为她擦拭一下。谁知宋美龄却笑着说“不必擦了,在文化殿堂里,自己能沾染一点儿水泽也算是幸运。”说着便微笑的观看四处的珍宝。
在1965年,周总理便协同巴基斯坦总理吴晗,陈毅等人到访明定陵,在得知门票三毛后,周总理还微皱眉道有点贵了。吴晗一度有想继续挖掘定陵的打算,张口就是40万。
还焦急的催促周总理,周总理听后却故意幽默的说“我对死人不感兴趣。”这一项抉择,保护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,让明成祖至今安睡。毕竟,以当时的水平就是挖掘出来,就算是有《永乐大典》等古文物,也根本无法妥善保存。
后来因考虑到明定陵对外开放参观,陈毅便据此说道宣“扬祖国文化是大好事,我极力赞成,至于外宾参观嘛,我看外交部可以补助一些经费,”然后便拿接过笔,大笔一挥写下“为定陵建馆开放参观,外交部补助六万元。”
明定陵一事最初没有大范围传播,直到1989年8月21日《北京晚报》的头版头条才报道了这一项消息“明定陵考古历30年而完成——一批发掘报告已开始陆续出版。”
越南考古学代表团访问我国时,还专门据此提问,想要将发掘报告带回去拜读。
参考资料:
《风雪定陵》
《国宝100》
《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》线上股票配资平台查询